浙江宁波素有“东南佛国”之誉,除了天童寺、雪窦寺等享誉海内外的千年古刹外,其实坊间很多不见经传的古寺,都藏着独有的魁宝。位于海曙的看经寺就拥有全国唯一的维卫佛殿。
沿着海曙区看径路往南,过环城南路口后,街巷一下子就静谧了很多,过看径公园后,远处右侧黄色的寺院依稀可见,走近山门前,翠竹掩映,两棵古樟苍劲有力,空气中仿佛弥漫着香火与古木交织的气息。这里就是看经寺。
看经寺在古时被誉为“鄞南第一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的创立,源于一个充满传奇的发现。
根据《康熙鄞县志》记载,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这里始建 “明福院”,因香火鼎盛,治平二年(1065年)被皇帝赐予“普照寺”。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扩建寺院时,挖到一部石刻《法华经》,遂改名为看经寺。清蒋学镛所著的《看经寺碑记》记录了这样一个传说,一位名叫励半州的居民发现了一件奇事:明福院后的草地上,牧童的牛跪地不起,地下还传来阵阵鱼鼓之声。掘地三尺后,一个石函重见天日,里面竟是一部石刻《法华经》注解。深信佛法的励半州与住持性空法师商议后,独资扩建寺庙,并更名为“看经寺”。
展开剩余79%之后,看经寺历经明代两次大规模维修和清康熙年间的重建,寺庙规模达到顶峰,占地约十二亩,殿宇、佛像、僧舍等一应俱全,呈现出一派繁荣的佛教道场景象。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因历史原因,寺院一度沉寂破败。1998年,有僧人净修出资在明福庙旧址上重建了今日的看经寺。
站在寺院中,试想当年石函开启,经文重现天日时,先民僧侣该是何等敬畏与欣喜。正是这部神秘出土的佛经,奠定了一座千年寺院的根基。
如今的看经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维卫佛殿依次而建,两侧还有观音殿、药王殿、地藏殿、康将军殿、钟楼等,并且西侧目前还在扩建中。
进入山门就是天王殿,殿前是放生池,水面泛着细碎的波光,几只乌龟懒洋洋地趴在池中央的石头上晒太阳。
放生池前矗立着古朴的黄色照壁墙,壁面正中题有"宋代古刹"四个大字,那笔走龙蛇的瘦金体,宛若宋徽宗亲临挥毫,既有铁画银钩的力道,又不失行云流水的飘逸。阳光斜照时,字迹与池中荡漾的碧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禅意画卷。
漫步寺中,清代宝鼎足六角石狮子底座静静躺在角落,石上的磨损痕迹诉说着寺院的岁月故事。而大雄宝殿前的秋日古银杏在阳光照射下,更显禅意古韵。
看经寺最殊胜之处,在于它是宁波“四明三佛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独特概念源自元代释昙噩的《哑女传》,三佛指的是供奉于看经寺的过去佛:维卫佛,供奉于阿育王寺的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供奉于岳林寺和雪窦寺的未来佛:弥勒佛。
这种汇聚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的格局,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四明三佛地”因元代文献记载而流传,这代表了宁波丰富的佛教文化,也源于这种深厚而独特的佛教文化底蕴。
一般寺院最后进的殿宇都是藏经阁,而看经寺却独辟蹊径,最后一进是维卫佛殿。穿过大雄宝殿,我终于见到了这座全国唯一的维卫佛殿。
维卫佛殿落成于2015年,这也是看经寺的新生,继历史上的宝云寺之后,成为宁波又一寺供三佛的千年名刹。
殿门上方悬挂着净修法师亲笔题写的“维卫佛殿”云纹金匾,字体清瘦劲挺,颇有弘一法师的风骨。廊下石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其中由已故曹厚德先生撰写的“四明三佛地,首供维卫世尊,合境慈云广被;两浙众伽蓝,重建看经古刹,群生法雨均霑”,精辟地概括了看经寺的历史地位。
殿内,维卫佛坐像庄严肃穆,佛像螺发髻珠,宽额丰颜,右手摇法铃,左手扶膝,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背后的身光如火焰纹般绚烂,内圈浪花纹中均匀分布着七尊坐佛——象征着过去七佛。
站在殿内,梵香袅袅,铃铎清音,让人顿生敬畏之心。
维卫佛与宁波的因缘,还要追溯到北宋时期一个动人的传说。据《宁波府志》记载,当时在月湖边的戒香寺,出现了一位来历不明的哑女。她虽已成年却不能言,每日持帚赤足,拾菜充饥,众人皆以为她痴癫。然而她却能预知吉凶,引起里士周锷的注意,认定她非同寻常。最终,哑女显圣,被确认为维卫佛的化身。
这个传说不仅为宁波佛教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更蕴含着深刻的佛理,真正的智慧,往往以最平凡、甚至最不堪的形象出现。
离寺时,夕阳西下,古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部石经,一尊古佛,从“牧童跪牛”到“哑女化佛”,在看经寺维卫佛殿感受了宁波的佛国血脉。这从中也让人深深感触到,物质会消逝,但文化的血脉、信仰的力量,却可以通过故事、通过记忆、通过一代代人的守护,生生不息。
Tips: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看径路1188号。
交通:建议自驾,搜索导航“宁波看经寺”即可直达,寺前有少量免费停车位。公共交通,宁波公交23路到看经寺站下。
门票:免费。
原创作品,感谢你的阅读,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
如果喜欢请关注@Trip在路上,我们一起看风景。
发布于:浙江省千层金配资-股票杠杆开户-股市炒股杠杆-短线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