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作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句容,参加奔流文学院第22期作家研修班学习,作为学员代表,我心感慨万千。我是从初中时期爱上了文学,高中时期创办了泗阳桃源文学社,并担任文学社社长。因为对文学的喜欢和狂热,二次高考榜上无名,走上社会以后,无论是在政府工作,还是后来下海经商,我从来没有放弃文学的梦想。但是,商海竞争的残酷,让我不得不把文学的梦想藏在心里。直到2024年7月份,我退出企业管理,连续参加了奔流文学院20期、21期、22期作家研修班学习,我的文学创作水平和创作激情,如火山觉醒,一发而难以停止。
此时此刻,我只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感恩奔流!”
此时此刻,我向大家分享三点感悟。
第一是感恩,感恩奔流文学院,感恩在奔流文学院的遇见。
展开剩余82%没有奔流文学院这个平台,没有在奔流文学院认识的文学大家、各位编辑老师、各位文友作家的关心帮助,我的写作水平不会进步得这么大,我的文学梦不会实现得这么快。当我怀揣着三十年的文学梦走进奔流文学院的大门,我是紧张的、胆怯的,但是,当我进入奔流文学院这个文学殿堂后,我震撼,我信心倍增。竟然有那么多比我年龄还大的学员在心无旁骛地听课、学习,竟然有那么多文学大家孜孜不倦地给学员们讲课、解惑,奔流文学院的各位编辑老师们更是热情周到的辅导、服务每一位学员。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去采风,一起参加诗歌朗诵会。我一下子找到了年轻时候上学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梦想的归宿。特别幸运的是,第一次参加研修班,能和班长孟献国主席住在一个标间。孟主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五十岁开始转型文学,实现了从招商局长到中国作协会员的华丽转身。仍记得和孟主席彻夜长谈的那个晚上,这位从招商局长蜕变为市作协主席的引路人,一语劈开我心中迷障:“老余,你半生商海沉浮的轨迹和烙印,正是柳青扎根皇甫村十四年的另一种抵达!一切过往,皆为文学序章。”孟主席的现身说法,让我对自己的文学转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后来孟主席带着我认识了张富领社长、孟玉玲总编、郑旺盛常务,还有各位编辑老师,他们对我由商转文的赞叹、支持,给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研修班的课堂上,我近距离聆听了李春雷老师、柳建伟老师、王剑冰老师、张晓雪老师的讲课,让我有如沐甘霖,有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清晰地记得张晓雪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创作体会: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极度挑剔、苛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让自己超越提升的过程。研修班上,我如饥似渴地消化、吸收他们的经验、智慧和营养的时候,常常懊悔怎么没早点遇见奔流,早点遇见这些文学大家呢?但也庆幸,终究没有错过。
二是分享一下创作《嵩山有个范家门》这部作品的体会。
范家门村是第20期奔流作家研修班的采风点,通过介绍,我知道了范家门村的范战标书记是个血性男儿,也是当今乡村支部书记中的另类。他带着村支二委一班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硬是把一个落后的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我决定把范家门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写出来。第一次去范家门村采访,我与范书记进行了初浅的沟通,走马观花地看了景区、看了森林,走访了部分村干部,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惹眼的地方。回来后拟了一份创作提纲,发给郑旺盛老师向他请教,提出了对范家门的疑问。郑旺盛老师在回复中问我,在采访中,你有没有和范战标书记深入沟通?是那种触及灵魂的沟通?你知道范战标从小家里是怎么样的穷吗?你知道他回村里去做书记之前,他已经是登封市数一数二的大老板了,他为什么不做老板要回去做村长?郑旺盛老师的诘问,让我幡然醒悟。于是,我再次来到范家门,直奔范书记家里去,当天晚上我和范书记二人以酒代茶,边喝边聊,当我讲到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参加小升初考试的时候连衬衫都没有,他流泪了,我也流泪了。从此,范战标书记和我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连续几天,我们在他的茶室也是办公室,聊起了他的一切。小时候他家里也是很穷,初中没读完就去大城市拜师学厨艺,通过努力成为行业名厨,后来回家乡创业,开了登封市规模最大的酒店,还成为登封市数一数二的企业家,然而当他看到家乡还是那么贫穷、那么落后,他毅然决然回到村里,带领村民们顶风冒雨、起早贪黑地干。为了家乡的共同富裕,他豁出去了,八年没拿村里一分钱工资,还把自己的钱借给村里搞建设。一件件、一幕幕,看着他的那种执着,看着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我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陈永贵,想起了大寨精神,想起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好作品不是完全写风景,不是一味地唱赞歌,而是要写这些滚烫的、朴实的灵魂。正像李春雷老师说的“文学就是在你不自觉的时候去影响你、敲击你,在你的灵魂深处,像神秘的、鬼魅的力量,不可捉摸,不可仿制,只有自己能够感觉,这个时候,创作才刚刚开始”,我想到了郑旺盛老师在《仁义下关》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的一段话“作为一位作家,每一次深入的采访和写作,我都竭尽全力把湿漉漉、滚烫烫的心交给生活、交给文学”。在创作《嵩山有个范家门》这部作品中,我就是把湿漉漉、滚烫烫的心和意投入到范家门的采访与写作中,不负奔流,不负这个时代。
第三,如果我是一朵浪花,我一定与《奔流》一起奔向大海。
在《奔流》复刊十周年纪念活动上,孟玉玲总编辑说过这样一段话:“谁在奔流的大海里充满期待,谁将获得浪花的青睐,谁获得浪花的青睐,谁终将拥有一片大海。”
各位老师,各位作家朋友,当我们跨进奔流文学院的大门,我们就与《奔流》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就成为了荣耀的奔流人。曾经的《奔流》,是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点燃的星星之火,是鲁迅先生播下的战斗的革命的种子。今天在河南中原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奔流文学院已开办了二十二期作家研修班,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完成了作家梦,把一个又一个作家送进了中国作协的殿堂。《奔流》不辞杯土,不拒细流,他已成为波澜壮阔的大河,他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作家的文学梦想。他已走出中原大地,以开阔开放的姿态,迈着昂扬向上的步伐,走进江苏,来到泗阳,来到句容,践行着一场又一场文学的奔赴。奔流文学院走进江苏,得到了江苏文学界的支持,特别是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丁捷先生和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先生的大力支持。丁捷书记和张茂龙会长以包容、博大的胸怀支持参与奔流文学院在江苏开展的文学活动,并且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江苏是文化强省,河南是文化大省,两个省的文学合作,已经成为全国文学界一种创新、一段佳话,得到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徐剑会长的高度赞扬。
此时此刻,我想起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这首诗里的诗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绝望。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朋友们,我们感恩《奔流》,我们拥抱《奔流》。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我们的文学梦想投入《奔流》的大海,我们与《奔流》同在。让我们以笔为篙,继续在这条承载着鲁迅风骨、涌动着新时代脉搏的文学长河中——纵情奔流,永不停息!
谢谢
来源:奔流文学丨编辑:胡锐柯丨审核:张战营
监审:张华征丨监制:张富领
发布于:河南省千层金配资-股票杠杆开户-股市炒股杠杆-短线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