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已突破150亿元,然而它的市场表现远未止步于此。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影片即使在热映期已经过去,依然每天保持着排名前十的票房成绩。更为惊人的是,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的顶流,《哪吒2》不仅在影院票房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还激活了大量衍生品市场,与国产手办行业巨头泡泡玛特联合推出的盲盒系列正在火热推广,给品牌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的开幕式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谈到了《哪吒2》票房之外的收入。他透露,“我们授权的产品中,最畅销的一类品类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亿元,哪吒的衍生品开发商、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红利,最终,衍生品的总销售额预计将突破千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哪吒2》无与伦比的市场号召力,也反映出光线传媒对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与开发。
星空君对《哪吒》系列及《流浪地球》等国产影片的工业化制作模式颇为赞赏。这种模式与传统中国电影的制作方式截然不同。早期的中国电影,尤其是由小团队制作的古装片和武打片,往往依赖于较低的工业化水平,依靠奖项和小众市场的认可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然而,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除了票房,几乎不会带来任何衍生效益。这些影片无法刺激特效产业的进步,甚至连企业定制化产品的需求都无法激发。
展开剩余70%与此不同的是,工业化的制作可以推动多个行业的协同发展,例如为电影特效公司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推动重型卡车企业为电影专门定制车型,甚至促进了上万名专业人员为电影的每一场戏付出极致的精力与创造力。这种深度产业链协作,赋予电影更广阔的延展空间。
谈到光线传媒的表现,2017年姜文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必须先建好自己的“航母”,而这并非仅仅依靠IP就能做到。姜文的言论深刻揭示了科幻电影及大制作影片所依赖的工业化体系。这种体系的背后,正如航母的强大支撑力量,能够确保电影的安全航行与高效运转。
光线传媒的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显示,尽管在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了2.58%,达到15.8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因影视项目周期波动出现下滑,下降幅度为30.11%。然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迎来反弹,单季营收同比增长177.87%,净利润更是猛增374.79%,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单季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六倍。这种业绩的提升,离不开《哪吒2》的市场表现,它成为了光线传媒复苏的关键。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票房上的辉煌,它也帮助光线传媒重塑了品牌价值。过去,光线传媒因一系列表现不佳的作品而受到市场质疑,但《哪吒2》无疑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不仅推动了光线传媒股价的上涨,也让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了信心。这种市场表现无疑为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项目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哪吒2》的成功,很多人归功于它对观众的尊重,而星空君认为,这种成功更在于放弃了过时的路径依赖,走上了电影工业化的道路。通过提升制作水准,打破传统电影制作的桎梏,光线传媒和类似《流浪地球》、《唐探》等系列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在迈向更加成熟和高效的产业模式。未来的电影市场,不再是资本“躺着数钱”的时代,而是充满变革和创新的竞争战场。
然而,尽管光线传媒在《哪吒2》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依然充满挑战。2025年春节档期的电影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对于光线传媒来说,巨大的市场变化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公司是否能够继续把握这一变化,打造更加成熟的工业化电影,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将成为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
目前,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电影及衍生业务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贡献了超过70%的收入,而衍生品业务的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光线传媒的电视剧业务正在逐步推进,预计2024年收入达到2.37亿元,而到2025年《山河枕》、《春日宴》等项目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然而,公司也面临潜在的风险。过度依赖单片收入的模式,导致其在2024年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情况。此外,应收账款的激增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同比增长了377.76%,这意味着光线传媒的现金流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而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对内容制作的加大投入,传统影视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发布于:山东省千层金配资-股票杠杆开户-股市炒股杠杆-短线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